失而复得的天籁之音:箜篌

箜篌,‌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弹弦乐器,‌它在古代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,这一点,在很多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体现。

如:《孔雀东南飞》中的诗句“十三能织素,十四学裁衣,十五弹箜篌,十六诵诗书”反映了当时汉代少女的必备技能,其中之一就是箜篌。唐代诗人李贺的《李凭箜篌引》更是生动描绘了李凭演奏箜篌的高超技艺。如“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”等诗句,展现了箜篌音乐的独特魅力。

图片2.png

‌孔雀东南飞》‌是汉代乐府诗中的一篇长篇叙事诗,‌被后人誉为与北朝的《‌木兰诗》‌并称为“乐府双璧”。‌诗中关于箜篌的部分反映了主人公刘兰芝(又名刘氏)的多才多艺和技艺超群。

刘兰芝(刘氏)是庐江府小史焦仲卿的妻子,她具有出色的才艺,特别是在弹奏箜篌方面,诗中提到:“十五弹箜篌,十六诵诗书。”这句话描绘了刘兰芝在十五岁时已经能够熟练地弹奏箜篌,并在十六岁时开始学习诗书,显示了她卓越的才华。

刘兰芝的箜篌技艺被描述为“出神入化”,甚至能够吸引蝴蝶和小鸟围观。这显示了她的箜篌演表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。在某些情节中,如刘父病重需要孔雀泪作为药引时,刘兰芝的箜篌演奏成为连接她与焦仲卿的桥梁,帮助他们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。

箜篌作为一种乐器,在诗中扮演着连接情感、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角色,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深厚的艺术魅力。

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以此诗为灵感,专为箜篌创作了乐曲《孔雀东南飞》。乐曲以原诗为蓝本,由箜篌演绎,通过音乐的形式,将这一爱情悲剧再次展现,引发人们对爱情、自由和封建礼教的深思。

此曲是何占豪先生的箜篌处女座,创作于1982年,全曲采用了越剧的风格和旋律,优美感人,气韵通畅,形象生动,富有张力。为中国箜篌演奏艺术的发展画上了浓浓的一笔。

乐曲共有四个部分

引子部分:乐曲以箜篌独特的音色开场,以婉转优美的旋律展现出了孔雀轻盈优雅的身姿,我们仿佛看到一只孔雀在晨曦中展翅飞翔,灵动而自由。这一部分通过箜篌的音色变化,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沉的氛围,为后续的演奏打下基调。

主题部分:在主题部分,乐曲通过箜篌的演奏,细腻地描绘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。箜篌的音色时而激昂,时而低沉,将两人之间的爱情纠葛和痛苦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同时,演奏者还运用了多种箜篌演奏技巧如:滑音、颠音等,使得音乐更具表现力。

高潮部分:在高潮部分,乐曲通过箜篌的强奏和快速的音符变化,表达了主人公们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反抗。这一部分的音乐节奏明快、激烈,将主人公们的反抗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。

尾声部分:在尾声部分,乐曲逐渐回归平静,箜篌的音色再次变得柔和而深沉。这一部分通过箜篌的演奏,表达了对主人公们悲惨命运的哀悼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思。

箜篌的音色清雅、悠扬,很好地诠释了诗中的情感变化,同时,箜篌多变的演奏技巧,使得音乐更具表现力。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音乐作品,乐曲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,也引发了人们对爱情、自由和封建礼教的深思。


×